韩昭侯(战国时代韩国第6位国君)
人物生平
- 韩昭侯,亦称韩釐侯、韩昭釐侯、韩昭僖侯,姬姓,韩氏,名武,是韩懿侯(一作韩共侯、韩庄侯)之子。
- 韩懿侯十二年(公元前363年),韩懿侯去世,韩武即位。
- 韩昭侯元年(公元前362年),秦军在西山打败韩军。
- 韩昭侯二年(公元前361年),宋国攻占韩国的黄池。同年,魏国攻占韩国的朱邑。
- 韩昭侯六年(公元前357年),韩昭侯派兵攻打东周,占领东周的陵观、邢丘。
- 韩昭侯八年(公元前355年),韩昭侯任用申不害担任韩国相国。申不害运用法家的权术,实行法家的主张,使韩国国内得到治理,诸侯不来侵伐。
- 韩昭侯十一年(公元前352年),韩昭侯前往秦国与秦孝公会见。
- 韩昭侯二十二年(公元前341年),申不害去世。
- 韩昭侯二十四年(公元前339年),秦军攻占韩国的宜阳。
- 韩昭侯三十年(公元前333年,一作前337年去世),韩昭侯就去世,其子韩宣惠王继位。
主要成就
重用申不害
韩昭釐侯六年(前355年),派军队攻击周朝,占领了陵观、廪丘等两个村落。二年后,一位小官申不害自行向昭釐侯推荐,昭釐侯任命申不害为丞相。自从申不害任相的前后十五年间(前351年─前337年),内政进行改革,外交觅取和平,也让韩国跃升为一等强国。有一次,申不害推荐他的堂兄任官,韩昭釐侯拒绝,申不害很不高兴。昭釐侯说:“我在你这里学到了治国的法则,我是要接受你的请托,去破坏你所定的法则,还是遵守你所定的法则,而去拒绝你的请求呢?你曾教我,严格的执行赏罚,用人一定要依照顺序。而你却私相授受。你说,你要我听你哪一种话?”申不害汗流浃背,请罪说:“你才是我所盼望的真正君主。”
申不害所主张的任人原则,是“因任授官,循名责实”,而韩昭侯不因申不害有功于国,反而牢记申不害所传授的治国之“术”,因此韩国得以富强。
政治
战国时期的韩国在现河南一带,《史记》上有这样的记载:“韩之先与周同姓,姓姬氏。其后苗裔事晋,得封於韩原,曰韩武子。”也就是说,韩国祖先最初是被封于“韩原”这个地方的。致韩厥之时,列为晋国六卿之一,即“晋作六卿,而韩厥在一卿之位,号为献子”。
献子之子宣子徙居州。宣子子贞子徙居平阳。至于“郑”这个地方,最初不是韩的领土,而是另外一个诸侯国——郑国。《史记》记载“哀侯元年,与赵、魏分晋国。二年,灭郑,因徙都郑。”我们知道,春秋与战国分野的标志就是韩、魏、赵的三家分晋。所以,说战国时期的韩国都城应该是郑。
《史记》记载秦吞并韩国时韩的疆域范围:“九年,秦虏王安(韩最后一个王),尽入其地,为颖州郡。”以上资料说明,韩的领土范围大致应是黄河以南,故不包括河北,在颖水之滨,故在河南界内,郑州、洛阳之间,西北与山西接壤,南不过淮河一线(当时是楚地)。
农业
韩昭侯时期,通过施肥改良土壤,是提高农业产量的重要因素。随着农具的改进和耕作技术的进步,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有的地方还推广了一岁两熟制,《荀子富国》说:“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总之,战国时期的农业生产发展十分迅速,生产水平有了根本性的提高。
韩昭侯时期的韩国,铁制农具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铁耕已是很平常的事情。建国后考古发现的铁制农具主要有:铁铧、镢、锄、镰等。铁农具的推广和使用,有利于大量荒地的开垦和耕作效率的提高。韩昭侯时期牛耕在战国时期更加普遍。铁农具和蓄力的结合,为深耕细作提供了条件。《韩非子外储说上》说:“耕者且深,耨者熟耘也”。如果没有畜力和铁农具,深耕细作是不可能的。
农民在长期的耕作实践中,生产经验更加丰富,他们已经能从土壤的色泽,性质和肥沃程度去认识和区别土壤,因地制宜地进行耕作,农民已很重视对土地的施肥,“掩地表亩,刺草殖谷,多粪肥田,是农夫众庶之事也。”
经济
韩昭侯时期,韩国商业有很大的发展,主要体现商人的活跃,城市的繁荣和货币的流通等方面。
- 韩昭侯时期,随着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金属货币的流通更加广泛了。当时金属货币有铜币和金币两大类,铜币主要有四种:燕,齐两国使用刀币,周、秦一带使用圆钱,三晋使用布币,楚国使用“蚁鼻钱”,金币一般以斤(十六两),镒(二十两)为计量单位,还有“饼金”和“郢爰”。(饼金为饼状金块,郢爰为方形金块)金属货币进入商品流通领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
- 韩昭侯时期,城市的繁荣是商业发展的重要表现,战国时期出现了许多工商业发达的大城市,韩之阳翟(今河南禹县)。
- 韩国商人们贩运于列国之间,扩大了商品交换的范围,各地的特产如北方的马匹,南方的鱼,东方的盐,西方的皮革在中原市场上都能买到。大商人更加活跃,如大商人白圭,“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方法,(《史记货殖列传》)大搞投机交易,赚取了大量财富.河东盐商猗顿和邯郸冶铁商郭纵,富甲天下,交结诸侯,干预政治。阳翟大贾吕不韦,通过贩贱卖贵,家至千金,参与政治,官至丞相。
亲属成员
父祖
- 天祖:韩虔,即韩景侯,韩国第1位国君
- 高祖:韩取,即韩烈侯,韩国第2位国君
- 曾祖:韩猷(?—前377年),即韩文侯,韩国第3位国君
- 祖父:即韩哀侯,韩国第4位国君
- 父亲:韩若山,即韩共侯,韩国第5位国君
子孙
儿子
- 韩康(?—公元前312年),即韩宣惠王,韩国第7位国君
孙子
- 韩奂,即太子奂
- 韩仓,即韩襄王,韩国第8位国君
曾孙
- 韩伯婴,即太子婴
- 韩咎,即韩釐王,韩国第9位国君
- 韩虮虱,即公子虮虱
玄孙
- 韩然(?—前239年),即韩桓惠王,韩国第10位国君
来孙
- 韩安,即韩王安,韩国第11位国君
轶事典故
堂陼公劝谏
虽然韩昭釐侯是懂得利用人才的君主,可是很少注意自己所说的内容,导致在无意间把一些重大的机密泄露出去,使跟大臣们所决定的计划不能实施。
因此朝野的大臣都很伤脑筋,都不敢直接告诉韩昭釐侯。直到某一天,自称名叫堂陼公的人,亲自到韩昭釐候说:“如果这里有一个以玉做的酒器,是价值千金,却它的中间是空的,且没有底子,它是否能盛水?”于是韩昭釐侯回答:“那是不能的。”堂豁公又问:“如果有一个瓦罐子,虽然很不值钱,但它不会漏接,问你,它是否能盛酒?”韩昭侯就回答:“能。”
这时,堂陼公趁著机会,就接着说:“这就是了。一个瓦罐子,虽然没有值多少文钱,以及非常卑贱,但是因为它不会漏接,却能来装酒;反而一个以玉做的酒器,尽管它十分贵重,但由于它空而无底,因此连水都不能装,更不用说人们会将可口的饮料倒进里面去。人也是一样,作为一个地位至尊及举止至重的君主,如果经常泄露臣子商讨有关国家机密的话,那么他有如一个没有底的玉器。即使是再有才干的人,如果他的机密,也会在某天被泄露出去,那他的计划根本是化为泡沫,因此就不能施展他的才干和谋略。”同时韩昭釐侯才真正地了解,他连续地点头说:“你说的对!你说的对!”
从堂陼公来劝谏以后,在韩昭釐侯要采取重要措施时,大臣们在一起密谋策划的计划、方案,韩昭釐侯都会小心对待,甚至连晚上睡觉都是独自一人,因为他担心自己在熟睡中所说的梦话,把计划和策略泄露给别人听见,防止误了国家大事。
祝贺秦孝公
昭釐侯二十年(前343年),周显王封秦孝公为西方列国盟约长,那时韩昭釐侯祝贺秦孝公,秦孝公命公子少官率军会各国君主,前往逢泽(今河南荥阳稍北),朝觐周显王。
韩昭侯酒醉
从前韩昭侯喝醉酒睡着了,掌帽官见他冷,就给他身上盖了衣服。韩昭侯睡醒后很高兴,问近侍说:“盖衣服的是谁?”近侍回答说:“掌帽官。”昭侯便同时处罚了掌衣官和掌帽官。他处罚掌衣官,是认为掌衣官失职;他处罚掌帽官,是认为掌帽官越权。不是不担心寒冷,而是认为越权的危害超过了寒冷。
韩昭侯藏弊裤
韩昭侯让人把破旧裤子收藏起来,侍从说:“君王太不仁爱了,破旧裤子不赏给近侍们,却要收藏起来。”昭侯说:“这不是你理解得了的。我听说明君连自己的一颦一笑都要加以珍惜,颦有擎的目的,笑有笑的目的。现在是裤子了,岂只是—颦一笑啊:裤子和一颦一笑相差太远了。我一定要等待有功的人,所以要收藏好,现在还没有给予的对象。
申子请仕
韩昭侯对申不害说:“法度非常不容易推行。”申不害说:“所谓法,就是验明功劳而给予赏赐,依据才能而授予官职。现在君主设立了法度,却又听从近侍的请求,这是法度难以推行的原因。”昭侯说:“我从今以后知道如何推行法度了,知道听取什么意见了。”一天,申不害请求委任他的堂兄做官。昭侯说:“这不是我从你那儿学来的做法。要是听从你的请求,不就破坏你的治国原则了吗?我没法采纳你的请求:”申不害诚惶诚恐地请求给予处罚。
未出城门而死
韩昭侯二十五年(公元前338年),韩国发生大旱,韩国修筑一座高大的城门。楚国大夫屈宜臼说:“韩昭侯不会走出这座门。为什么呢?因为不合时。我所说的时,不是时日的时,人本来有有利的时候也有不利的时候。韩昭侯曾经处在有利的时候,不修筑高大的城门。去年秦军攻占宜阳,今年又有大旱灾,韩昭侯不在这时候体恤百姓的困难,反而更加奢侈,这叫做‘时运衰耗而行为奢侈’。”
韩昭侯三十年(公元前333年,一作公元前337年去世),高大的城门落成,韩昭侯就去世,他果然没有从这座城门走出,由其子韩威侯即位。
史籍记载
- 《史记·卷四十五·韩世家第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