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玚(东汉末年“建安七子”之一)
人物生平
应玚出身于书香门第,应玚的祖父应奉才思敏捷,能“五行俱下”,著有《后序》十余篇。其伯父应劭博学多识,撰述甚丰。有《风俗通》百余篇。二人均是当时的儒者,而应玚的父亲应珣也因其才学著名,任司空掾官职。
应玚自幼生长在这样一个家庭,诗学文章自然大为长进。但因他生逢乱世,到处飘零,虽踌躇满志而壮志难酬。
应玚的弟弟应璩,字休琏,也是一个文学家。他和其弟应璩在当时均被称之为汝南才子,两兄弟的作品合为一集《应德琏休琏集》。
应玚初来邺都时,曹植、曹丕都很敬重他,经常邀他和众人一起宴游吟诗,曹操闻其名,任命他为丞相掾属,后又转平侯庶子,曹丕任五官中郎将时,应玚为将军府文学(掌校典籍、侍奉文章)。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应玚与徐干、陈琳、刘桢皆卒于疫疾。
文学成就
应玚长于赋,有文赋数十篇,诗作不多。代表作《待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一首,音调悲节,多写离居飘零之感,曹丕说应玚“和而不壮”,又称赞他说:“常悲然有述作意,其才华足以著书,美志不遂,良可痛惜”。可见他为曹丕所赏识。
应玚处于汉、魏战乱时期,对人民的灾难深感同情,在他的《灵河赋》、《愍骥赋》、《征赋》和《公宴赋》等作品中都有较深刻的反映。这些作品辞情慷慨,深刻反映了汉末社会的动乱和人民流离失所的痛苦,体现了他企盼国家统一的愿望。
在魏、晋文学史上,他与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刘桢并称“建安七子”,又因同居邺中(河北省临漳县)亦称“邺中七子”。
其传世之作不多,原有集,今散佚。明人辑有《应德琏集》。
家庭成员
祖父
- 应奉,字世叔,武陵太守
父亲
- 应珣,任司空掾官职
弟弟
- 应璩,字休琏,官至官散骑常侍。曹芳即位,迁侍中、大将军长史
伯父
- 应劭,字仲瑗。官至司隶校尉
侄子
- 应贞,字吉甫
主要作品
《报赵淑丽诗》
朝云不归,夕结成阴。
离羣犹宿,永思长吟。
有鸟孤栖,哀鸣北林。
嗟我怀矣,感物伤心。
《公宴诗》
巍巍主人德,佳会被四方。
开馆延羣士,置酒于斯堂。
辩论释郁结,援笔兴文章。
穆穆众君子,好合同欢康。
促坐褰重帷,传满腾羽觞。
《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
朝雁鸣云中,音响一何哀。
问子游何乡,戢翼正徘徊。
言我塞门来,将就衡阳栖。
往春翔北土,今冬客南淮。
远行蒙霜雪,毛羽日摧颓。
常恐伤肌骨,身陨沉黄泥。
简珠堕沙石,何能中自谐。
欲因云雨会,濯羽陵高梯。
良遇不可值,伸眉路何阶。
公子敬爱客,乐饮不知疲。
和颜既以畅,乃肯顾细微。
赠诗见存慰,小子非所宜。
为且极讙情,不醉其无归。
凡百敬尔位,以副饥渴怀。
《别诗二首》
一
朝云浮四海,日暮归故山。
行役怀旧土,悲思不能言。
悠悠涉千里,未知何时旋。
二
浩浩长河水,九折东北流。
晨夜赴沧海,海流亦何抽。
远适万里道,归来未有由。
临河累太息,五内怀伤忧。
《斗鸡诗》
戚戚怀不乐,无以释劳勤。
兄弟游戏场,命驾迎众宾。
二部分曹伍,群鸡焕以陈。
双距解长绁,飞踊超敌伦。
芥羽张金距,连战何缤纷。
从朝至日夕,胜负尚未分。
专场驱众敌,刚捷逸等羣。
四坐同休赞,宾主怀悦欣。
博弈非不乐,此戏世所珍。
史籍记载
粲与北海徐干字伟长、广陵陈琳字孔璋、陈留阮瑀字元瑜、汝南应瑒字德琏、东平刘桢字公干并见友善。
瑒、桢各被太祖辟,为丞相掾属。瑒转为平原侯庶子,后为五官将文学。桢以不敬被刑,刑竟署吏。咸著文赋数十篇。
裴松之注:华峤汉书曰:瑒祖奉,字世叔。才敏善讽诵,故世称“应世叔读书,五行俱下”。著后序十余篇,为世儒者。延熹中,至司隶校尉。子劭字仲远,亦博学多识,尤好事。诸所撰述风俗通等,凡百余篇,辞虽不典,世服其博闻。续汉书曰:劭又著中汉辑叙、汉官仪及礼仪故事,凡十一种,百三十六卷。朝廷制度,百官仪式,所以不亡者,由劭记之。官至泰山太守。劭弟珣,字季瑜,司空掾,即瑒之父。
典论曰:今之文人,鲁国孔融、广陵陈琳、山阳王粲、北海徐干、陈留阮瑀、汝南应瑒、东平刘桢,斯七子者,於学无所遗,於辞无所假,咸自以骋骐骥於千里,仰齐足而并驰。粲长於辞赋。干时有逸气,然非粲匹也。如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干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虽张、蔡不过也,然於他文未能称是。琳、瑀之章表书记,今之俊也。应瑒和而不壮;刘桢壮而不密。孔融体气高妙,有过人者,然不能持论,理不胜辞,至于杂以嘲戏;及其所善,扬、班之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