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东汉末年权臣)
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东汉末年权臣,因废汉少帝立汉献帝并挟持号令,东汉政权从此名存实亡。
董卓成长于凉州,好结交羌人。汉桓帝末年,董卓被授为羽林郎,跟随护匈奴中郎将张奂讨伐汉阳羌人,粗猛有谋,力建战功,拜郎中,历任广武县令、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因事免职。得到司徒袁隗征辟,出任并州刺史。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凉州之乱,颇有功勋。
中平六年(189年),董卓受大将军何进征召,进京讨伐十常侍。遇到京中动乱,在北芒山立下了救驾大功,开始掌权。又招揽吕布,杀掉丁原,实力大增。废杀汉少帝及何太后,拥立汉献帝刘协即位,出任太师。选用名士蔡邕等人,专断朝政,威震天下。初平元年(190年),受到袁绍组织的关东联军讨伐,遭到孙坚击败,退守长安,自封相国,册封郿侯,广布亲信,呼召三台。
人物生平
身经百战
董卓父亲董君雅在担任豫州颍川郡轮氏县尉时,生下了董卓和董旻,所以分别给他们取表字:仲颖、叔颖。
董卓随着父亲的离职而返回家乡,董卓年轻时喜爱行侠仗义,曾经到羌人部落游玩,与很多羌人首领结交。后来,董卓回乡耕种,一些羌人首领来看望他,董卓和他们一起回家,把耕牛杀掉款待众人。羌人首领们非常感动,他们回去后凑了上千头各种牲畜赠送给董卓。
董卓成年后,就在陇西郡府担任官吏,负责地方治安。当时匈奴人经常骚扰边境,劫掠百姓,凉州刺史成就征辟董卓为从事,董卓领兵大破匈奴,斩获千计。并州刺史段颎将董卓推荐入朝廷公府。
汉桓帝末年,董卓担任羽林郎。董卓有武艺,力大无双,擅长佩戴两副箭囊,骑马飞驰时左右射击。
延熹九年(166年),鲜卑人入塞,与叛乱的羌人联合,对抗东汉政府。朝廷拜张奂为护匈奴中郎将,负责平定幽、并、凉三州叛乱。董卓大概是此时出任张奂的军司马。
永康元年(167年)冬,叛乱的羌人进犯三辅,张奂派军司马董卓、尹端大破之,斩其首领,俘虏万余人。次年,张奂班师回朝。董卓因功拜郎中,赏赐九千匹缣,董卓全部分给下属官吏和士兵。
后来,董卓出任并州雁门郡广武令、益州蜀郡北部都尉、西域戊己校尉,因为某事而被免职。
约在熹平年间,董卓被司徒袁隗征为掾吏,后出任并州刺史、河东郡太守。
旧主张奂隐居在弘农郡华阴县,董卓派兄长董擢向其赠送一百匹缣,张奂厌恶董卓为人,拒绝不受。
拜将封侯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六月,北中郎将卢植被朝廷罢免后,改拜董卓为东中郎将,接管冀州战区事务。董卓放弃围攻张角据守的广宗县,而率主力北上攻打张宝据守的下曲阳县,围攻两月余不克。八月三日,朝廷令左中郎将皇甫嵩北上冀州,董卓被罢免至廷尉受审,判“减死罪一等”。十二月二十九日,大赦天下,董卓获得赦免。
本年冬,凉州发生叛乱,北宫伯玉、李文侯、韩遂、边章等人以“讨伐宦官”为名,进犯三辅。
中平二年(185年)三月,朝廷令左车骑将军皇甫嵩领军出征,董卓拜中郎将为副。七月,皇甫嵩因作战不利而被罢免。八月,朝廷拜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接管三辅军区事务,执金吾袁滂为副。董卓为破虏将军、周慎为荡寇将军。政府军与叛军在美阳县对峙,张温、董卓初战不利。
张温召见董卓,董卓姗姗来迟,张温怪罪董卓,董卓还言语冒犯。张温参军孙坚见状,劝张温趁机杀掉董卓,以此立威,张温不许。
十一月某夜,有流星划过天空,光芒照进叛军军营中,驴马都嘶鸣起来,叛军认为这是不祥的征兆,准备退兵。董卓得知情况后大喜,次日,董卓与右扶风鲍鸿一同出击,大破叛军,斩首数千级。
叛军败回凉州金城郡榆中县。张温派遣周慎率三万人追击,董卓向张温提出领兵接应周慎,张温不许,让董卓率三万人讨伐先零羌。董卓派遣别部司马刘靖率四千人屯兵于安定郡,然后进军,董卓军在望垣县北被羌人、匈奴人包围,军粮不足,形势危急。董卓让士兵在渭水中假装拦水修堤,对外宣称是捕鱼,实际上让军队快速从堤下通过。等叛军发现后,已经追之不及。
当初张温派出有六路人马,其中五路人马,包括周慎都以失败告终,唯独董卓的军队全员班师,屯兵于右扶风。朝廷因功封董卓为斄乡侯,封邑一千户。
观望局势
中平五年(188年),凉州叛军重新攻入右扶风,围攻陈仓县城。十一月,朝廷拜皇甫嵩为左将军,督前将军董卓,各率两万人救援陈仓。
董卓向皇甫嵩建议急速进军,皇甫嵩认为:“陈仓县城防备坚固,凉州叛军必然无法攻克,我军只要按兵不动,以逸待劳即可取得全胜。”于是不听从董卓的建议。
朝廷征董卓为少府,董卓不肯受命,上书推辞:“我下属的湟中义从、匈奴士兵都来拦住我的车,苦求我不要抛弃他们,我制止不了他们,只能留下来宽慰他们,如果有情况有变我再向朝廷汇报。”朝廷也无可奈何,十分担忧。
中平六年(189年)春二月,凉州叛军围攻陈仓县城达八十余日不克,疲敝而退。皇甫嵩下令追击,董卓劝阻,认为“穷寇勿追,归众勿迫”,皇甫嵩则认为:“叛军是丧失斗志的疲师,而不是归众、穷寇”。
随后,皇甫嵩让董卓负责殿后,自己率军追击,连战连胜,斩首万余级,叛军首领王国逃走后不久病死。董卓因此非常忌恨皇甫嵩。
灵帝得了重病,下诏拜董卓为并州牧,其下属军队转交给皇甫嵩。董卓接受任命,但是不肯交出军队,上书辩解道:“我掌兵十年,士兵上下和我关系太好了,都要为我卖命,我乞求带这帮士兵去并州,效力边垂”。
皇甫郦劝说从父皇甫嵩趁机除掉董卓,皇甫嵩不从,只是将董卓不肯交出兵权的事上奏朝廷。于是,灵帝下诏责备董卓,董卓对皇甫嵩又更加怨恨。
最终,董卓带了五千人向并州出发,但是停留在河东郡就不走了,董卓是想观察雒阳局势。
四月,灵帝驾崩。大将军何进掌权,与司隶校尉袁绍合谋诛杀宦官。而何太后不肯下诏,于是何进、袁绍私招董卓领兵进京,以此逼迫何太后。董卓得知,立即动身。同时,董卓上书弹劾中常侍张让等人。
但是不久后何进又反悔,派谏议大夫种劭劝阻董卓进京。种劭在黾池见到董卓,要求董卓返回河东郡去讨伐流亡匈奴单于于夫罗,董卓不从,继续上书辩解,并进入河南尹。
迫于董卓进军的压力,何太后终于同意下诏罢免宦官。
董卓率军抵达雒阳城外时,种劭出城劳军时再次要求董卓撤军,董卓指使士兵上前威胁种劭,种劭大怒,斥责董卓,董卓自知理亏,便率军西撤至洛阳城二十里外的夕阳亭。
入主朝政
中平六年(189年)八月二十五日,大将军何进与司隶校尉袁绍谋诛诸阉官,太后不从。于是,朝廷征召董卓使将兵到京师,并密令董卓上书曰:"中常侍张让等窃幸乘宠,浊乱海内。昔赵鞅兴晋阳之甲,以逐君侧之恶。臣辄鸣钟鼓如洛阳,即讨让等。"准备胁迫太后。董卓未至,何进已经被宦官谋杀。愤怒的将士们攻杀宦官。何进部将吴匡等人联合了董旻(董卓之弟,时任奉车都尉)攻杀了车骑将军何苗。中常侍段珪等劫持皇帝逃走。
董卓望见雒阳上空浓烟滚滚,才得知朝廷发生重大变故,于是急忙下令进军,二十八日天未亮,董卓才抵达显阳苑,打听到中常侍张让等人劫持皇帝刘辩上了北芒山,于是又向北芒山赶去。
在北芒山下,惊魂未定的刘辩见到飞驰而来的董卓军,吓得大哭。董卓终于在北芒迎救了皇帝,然后还宫。
在长安,董卓见到了浩浩荡荡的迎驾队伍。董卓指着崔烈骂道:“我日夜兼程跑了三百里路,你现在说什么回避?信不信我砍下你的脑袋!”接着,董卓又反诘大臣们道:“诸位公卿身为国家大臣,不能匡正王室,致使国家动荡,天子流落在外,你们哪有让我退兵的理由!”。
随后,董卓进入迎驾队伍,先拜见刘辩,又伸手去从闵贡怀中抱陈留王刘协,刘协不肯,董卓只得与闵贡并马而行,一同入城。董卓又向刘辩询问事变经过,刘辩语无伦次,而刘协却能表述清楚,董卓知道刘协是董太后抚养长大,号“董侯”,董卓又自认为与董太后同族,于是心生欢喜,希望刘协能当上皇帝。
当时大将军何进的部曲(例如,张辽等人)、车骑将军何苗的部曲都无所归属,皆听命于董卓。
董卓又引诱吕布杀害执金吾丁原,吞并了吕布等并州人的军队,如此董卓掌握了雒阳的所有军权。
原大将军府幕僚鲍信不肯归附董卓,向袁绍提出将董卓引诱杀害的计划,袁绍不敢,鲍信则弃官逃亡。
朝廷罢免司空刘弘,派使者到显阳苑拜董卓为司空。
董卓邀请袁绍到显阳苑商议废立,袁绍不同意,提出要去请示太傅袁隗。袁绍说:“恐怕大多数人都不会同意你的意见!”董卓闻言大怒:“竖子!天下事岂不决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尔谓董卓刀为不利乎!”袁绍反讥:“天下健者,岂唯董公?”然后拿着佩刀作揖而去。董卓知道袁绍的声望地位,也拿他没办法。
董卓将废立之事汇报给太傅袁隗,袁隗同意。袁绍因此弃官逃亡至冀州勃海郡。
八月三十日,董卓在朝会上提出废立之事,并以霍光事为例,自比田延年(谁反对就立刻处死),满朝文武只有尚书卢植站出来抗辩,董卓被顶撞得无言以对,气得罢会。后来董卓还想寻找机会杀害卢植,但被蔡邕、彭伯(或作:彭伯群)劝阻,卢植则弃官逃亡。
九月一日,在崇德前殿,尚书丁宫主持废立仪式,太傅袁隗将刘辩扶下皇座,解除玉玺印绶转交给刘协,然后扶刘协正式登基,是为“献帝”。
紧接着,董卓让尚书宣读策文,并弹劾何太后害死董太皇太后的罪责,将其罢免,迁入永安宫。
九月三日,何太后被毒杀身亡。董卓不允许朝廷为何太后举办丧礼,而是让刘协到雒阳城内奉常亭表示哀悼,公卿大臣们穿白衣上朝三天。
权倾朝野
九月十二日,朝廷遥封远在幽州的幽州牧兼太尉刘虞为大司马(上公之位),董卓由司空改任太尉,兼领前将军,加节,赐斧钺、虎贲[bì],更封郿([Méi],郿县,在陕西。今作眉县。)侯。
九月末,董卓联合司徒黄琬、司空杨彪一同携带鈇锧到朝堂上书,要求为建宁元年(168年)九月政变时,被政治定性(诬陷)为叛贼的陈蕃、窦武以及次年(169年)在“第二次党锢”中被捕遇害的众多党人平反。刘协(袁隗)准奏,恢复陈蕃等人的爵位,并提拔他们的子孙为官。
董卓亲近周毖(周慎之子),伍琼,原大将军府官员何颙、郑泰也成为其幕僚。董卓在幕僚们的建议下,亲近士人,征召名士(如:荀爽、韩融、陈纪)入朝为官,其中,蔡邕成为董卓最信任的幕僚。
同时,董卓又选拔大量名士(如:韩馥、刘岱、孔伷、张咨、孔融、应劭、张邈)担任地方太守等要职,甚至不计前嫌,对厌恶自己而弃官而走的袁绍、王匡、鲍信等人授以太守,以示和解。
十月三日,董卓趁着何太后遗体下葬的时候,开启文陵(汉灵帝陵墓)时,使人偷取其中珍宝。
董卓仗着军权的威势,放纵士兵在雒阳城内劫掠富户,搜刮财物,奸淫妇女。
十一月一日,董卓自拜相国,封郿侯,有“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特权,自此董卓在朝廷中的权势已经如日中天。
董卓又封自己的母亲为“池阳君”,设置令、丞。
董卓性格残忍,好用刑法立威。侍御史扰龙宗拜见董卓时忘了解除佩剑,董卓借题发挥,下令将其活活打死;又指使人将何太后的母亲舞阳君杀害,甚至将何苗的遗体从坟墓中挖出来肢解扔在园林之中。大司农周忠的儿子周晖听说雒阳变故,故至雒阳,董卓非常厌恶他,派兵将其劫杀。
张扬、曹操、卫兹等人都在地方招兵买马,试图对抗董卓执政,东郡太守桥瑁甚至伪造三公文书散发到各地州郡政府,陈述董卓罪恶,呼吁各地起兵反董,恢复刘辩的帝位。
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十二日,董卓使弘农王郎中令李儒毒杀刘辩,以断绝桥瑁等反董联军的政治企图。
广陵郡功曹臧洪说服太守张超,联合其兄陈留太守张邈一同举兵,兖州刺史刘岱亦加入,在酸枣举兵,自此关东反董之势如野火燎原。
对抗关东
初平元年(190年)关东各州郡政府官员推举袁绍为盟主,领车骑将军,讨伐董卓。反董势力分为三处:酸枣联军为兖州、豫州两路人马;河内联军为冀州人马;鲁阳联军为荆州人马。
二月,董卓提出迁都长安的计划,太尉黄琬、司徒杨彪因为反对而被免职。他同时又借此杀害周毖、伍琼以泄愤,但他不久又后悔了。
董卓担心据守长安的京兆尹盖勋和左将军皇甫嵩响应反董联军,故将二人征入雒阳。皇甫嵩到任后,董卓因为旧怨,便指使他人陷害其入狱,欲致其于死地;皇甫嵩之子皇甫坚寿与董卓关系不错,于是亲自求见董卓,替父求情,董卓这才答应释放皇甫嵩。
二月十七日,东汉朝廷迁往长安,三月五日,刘协入长安未央宫。董卓则留守雒阳毕圭苑中,对抗关东联军。由于是强迫迁都,董卓动用军队驱赶雒阳居民,导致大批百姓丧命,兰台(东汉政府的图书馆)的藏书也在途中损失大半。他则在雒阳放火焚烧宫殿、官府、民宅,趁机搜刮财物,又指使吕布挖掘帝王、公卿大臣的陵墓获取珍宝。
三月十八日,长安朝廷将太傅袁隗、太仆袁基灭族。四月,遥拜大司马兼幽州牧刘虞为太傅,然而道路断绝,诏书不至。
六月,长安朝廷派出韩融为首的使者团,分为两路,试图劝袁绍、袁术罢兵,二袁不听。
酸枣联军在曹操、鲍信等人带领下,试图占领成皋县,董卓派徐荣率军迎战,在荥阳汴水旁大败联军。十一月,董卓率军渡过孟津,击败河内太守王匡军。此时,孙坚领荆州、豫州军北上雒阳,在梁县东,被徐荣击败。
初平二年(191年),孙坚再次率军北上,董卓派胡轸、吕布迎战,在阳人聚被孙坚击败。
二月十二日,董卓指使长安朝廷派光禄勋宣璠持节至雒阳封自己为太师,地位高于各刘姓诸侯王。
董卓派李傕前来劝降孙坚,被孙坚严词拒绝。随后,派遣女婿牛辅派遣至中牟与朱儁交战,击破朱儁后,又派军队袭击颍川郡阳城县,将正在举办“二月社”的百姓屠杀,对外宣称是剿灭叛贼得胜归来,把劫掠来的女人分给士兵。甚至董卓还奸淫公主、宫女。孙坚率军抵达大谷关,距离雒阳九十里地。董卓亲自率军与其交战,败走长安,孙坚得以入雒阳。董卓留下牛辅、李傕、郭汜、张济、董越等人布放在三辅各地,阻挡孙坚继续西进。
命丧长安
初平二年(191年)四月,董卓入长安。入城时,他故意命令御史中丞皇甫嵩跪拜迎接,以达到羞辱的目的。
董卓乘坐青盖金华车,爪画两轓,时人号曰“竿摩车”。又封其弟董旻为左将军,侄子董璜为侍中、中军校尉,宗族内外都入朝为官;公卿大臣拜见董卓,都需要下车跪拜,而董卓不需要回礼;朝廷各要职部门(如尚书)都需要到董卓的太师府汇报工作。
董卓的幕僚为了讨好他,提出董卓可比姜尚(字子牙),可称“尚父”。董卓向蔡邕求教,蔡邕则劝说董卓需要等到平定叛乱,返回雒阳后才能讨论,董卓听从。
董卓在长安城东修筑堡垒居住,又在郿县(董卓封地)修筑坞堡,里面存放大量搜刮来的财物,并有三十年粮食储备,董卓自己说:“我平定关东后,即雄踞天下,失败了,我也能守在郿坞活到老。”
某日,董卓要去郿坞,公卿大臣到长安城横门外为其送行,董卓设宴款待众人,却在宴席上将数百名诱降来的北地郡叛军士兵虐杀,宴会上的人吓得勺子、筷子都掉了,而董卓却饮食自若。下属将领如果言语有冒犯董卓的,马上就会当场处死,董卓又以叛逆的罪名诛杀了一些关中旧族。
董卓在长安执政期间,毁坏市场交流流通的五铢钱,再加上雒阳及长安两地的铜人等各种铜制品,用来铸造小钱。这种小钱制作非常粗糙,甚至没有轮廓和文字,百姓都不愿意使用,最终导致市场紊乱,物价飞涨。董卓让司隶校尉刘嚣抓捕“为子不孝,为臣不忠,为吏不清,为弟不顺”之人,统统以死刑加没收全部财产的方式惩办,结果引发大量的冤案。
六月二十三日,长安发生地震,董卓向蔡邕询问应对,蔡邕趁机劝说董卓放弃乘坐青盖金华车,董卓听从,改成“皂盖车”。董卓非常看重蔡邕的才学,十分厚待,每次有宴会,都会令蔡邕弹琴、主持,蔡邕都会努力匡正董卓的言行,董卓却很少采纳,蔡邕也觉得非常遗憾。
董卓非常喜欢车师王侍子,而这位侍子多次犯法,被司隶校尉赵谦抓来判罪斩杀了,董卓非常生气,但是一直很敬畏赵谦,而是把都官从事抓来杀害报复。
十月,太史令望气,汇报说不久会有大臣会被诛杀。董卓害怕预言会应验在自己身上,想起卫尉张温曾与自己不和,便指使他人诬陷张温与袁术勾结(张温乃荆州南阳人,袁术时在南阳),将张温抓到长安的集市上活活鞭死。
以何颙、郑泰等人为首的幕僚对董卓不满,采用荀攸的意见,由董卓亲近的越骑校尉伍孚担任刺客,试图刺杀董卓。行刺当日,伍孚在衣服里藏了一把佩刀去拜见董卓。董卓也不怀疑,亲切接见伍孚。会见结束后,董卓还亲自为伍孚送行,在阁道中,董卓还搂着伍孚的肩膀,十分亲密。伍孚突然抽出佩刀刺向董卓,董卓反应迅速,连退几步,并疾呼周围的卫兵将伍孚制服。董卓大骂:“你想造反吗?!”伍孚大声说:“汝非吾君,吾非汝臣,何反之有?汝乱国篡主,罪盈恶大,今是吾死日,故来诛奸贼耳,恨不车裂汝于市朝以谢天下。”言罢,当场遇害。董卓随后派人查办伍孚同党,何颙、荀攸入狱,郑泰、华歆等人逃亡投奔袁术。
司徒王允亦有心刺董,他说服了董卓的义子吕布。
初平三年(192年)四月二十三日清晨,董卓乘车前往皇宫计划参加皇帝的庆祝会,吕布随从护卫。当董卓车队行至北掖门外时,李肃等人持长戟冲出,刺向董卓,董卓朝服内穿铠甲,所以未伤及要害,而李肃刺伤董卓手臂,并将其刺下车来,董卓疾呼:“吕布何在?!”这时候吕布不慌不忙的掏出准备好的诏书,喊道:“有诏讨贼臣!”直到此时,董卓才发现吕布背叛了自己,大骂吕布:“庸狗敢如是邪!”吕布则率众人上前将董卓当场斩杀。太师府主簿田景及仆人上前抱住董卓的尸体,吕布又将他们杀死,杀了这三人之后,在场其他的人都不敢动了。
随后,王允立刻让信使往各政府部门送达赦免诏书。董卓的死讯传出,士兵们都高呼万岁,百姓在路上载歌载舞,很多人把珠宝去换成酒肉来庆祝。
轶事典故
董卓少年时在田间耕地,拾到一把刀,刀上面没有文字,四面隐起作山云文,斸玉如泥。后来董卓富贵了,拿这把刀给蔡邕看,蔡邕说:“这是项羽之刀。”
人物评价
汉魏
- 卢植:卓凶悍难制,必生后患。
- 公孙瓒:①董卓造为乱始。②卓既无礼,帝主见质。
- 刘辩:逆臣见迫兮命不延。
- 刘协:董卓逆乱,凶国害民。
- 刘备:曩者董卓造为乱阶,自是之后,群凶纵横,残剥海内。
- 诸葛亮等一百二十人:董卓首难,荡覆京畿,曹操阶祸,窃执天衡。
- 刘禅:董卓造难,震荡京畿。
- 孙坚:卓逆天无道,荡覆王室。
- 袁术:昔董卓作乱,破坏王室,祸害术门户。
- 袁绍:①今贼臣作乱,朝廷迁移。②袁绍:天下健者,岂唯董公?
- 曹操:董卓之罪,暴于四海。
- 曹丕:初平之元,董卓杀主鸩后,荡覆王室。是时四海既困中平之政,兼恶卓之凶逆,家家思乱,人人自危。
- 常林:贼臣虎据,华夏震栗。
- 梁衍:董卓虽诛之,而不能尽忠于国。
- 臧洪:汉室不幸,皇纲失统,贼臣董卓,乘衅纵害,祸加至尊,毒流百姓。大惧沦丧社稷,翦覆四海。
- 刘岱:卓无道,天下所共攻,死在旦暮,不足为忧。
- 曹叡:呜呼!昔皇天降戾于汉,俾逆臣董卓,播厥凶虐,焚灭京都,劫迁大驾。
- 王粲:昔大人见临洮而铜人铸,临洮生卓而铜人毁;世有卓而大乱作,大乱作而卓身灭,抑有以也 。
- 郑泰:董卓强忍寡义,志欲无餍。
- 盖勋:昔伊尹、霍光权以立功,犹可寒心。足下小丑,何以终此?贺者在门,吊者在庐,可不慎哉!
- 荀彧:卓暴虐已甚,必以乱终,无能为也。
- 荀攸:董卓骄忍无亲,虽资强兵,实一匹夫耳。
- 蔡邕:董公性刚而遂非,终难济也。
- 王允:卓,国之大贼,杀主残臣,天地所不祐,人神所同疾。
- 鲍信:卓拥强兵,有异志,今不早图,将为所制。
- 蔡邕:如卓者,陛下当益隆委任,数加访问,厚其爵赏,责以相业之成。
- 皇甫郦:昔有穷后羿恃其善射,不思患难,以至于毙。近董公之强,明将军目所见,内有王公以为内主,外有董旻、承、璜以为鲠毒,吕布受恩而反图之,斯须之间,头县竿端,此有勇而无谋也;本朝失政,天下倒悬,能安危定倾者,唯大人与董卓耳。今怨隙已结,埶不俱存。卓被诏委兵,而上书自请,此逆命也。又以京师昏乱,踌躇不进,此怀奸也。且其凶戾无亲,将士不附。
- 伍孚:恨不得磔裂奸贼于都市,以谢天地!
- 皇甫嵩:昔与明公俱为鸿鹄;但明公今日变为凤凰也。
- 孙权:天降丧乱,皇纲失叙,逆臣乘衅,劫夺国柄,始於董卓,终於曹操,穷凶极恶,以覆四海,至令九州幅裂,普天无统,民神痛怨,靡所戾止。
- 张纮:董卓擅废置,害太后、弘农王,略蒸宫人,发掘园陵,暴逆至此,故诸州郡雄豪闻声慕义。
- 沮授:将军弱冠登朝,则播名海内;值废立之际,则忠义奋发;单骑出奔,则董卓怀怖;济河而北,则勃海稽首。
晋南北朝
- 陈寿:①卓既率精兵来,适值帝室大乱,得专废立,据有武库甲兵,国家珍宝,威震天下。②卓性残忍不仁,遂以严刑胁众,睚眦之隙必报,人不自保。③董卓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
- 刘渊:黄巾海沸于九州,群阉毒流于四海,董卓因之肆其猖勃,曹操父子凶逆相寻。
- 陆机:远惟王莽篡逆之事,近览董卓擅权之际,亿兆悼心,愚智同痛。
- 裴松之:桀、纣无道,秦、莽纵虐,皆多历年所,然后众恶乃著。董卓自窃权柄,至于陨毙,计其日月,未盈三周,而祸崇山岳,毒流四海。其残贼之性,寔豺狼不若。
- 范晔:董卓初以虓虎阚为情,因遭崩剥之势,故得蹈藉彝伦,毁裂畿服。夫以刳肝斫趾之性,则群生不足以厌其快,然犹折意缙绅,迟疑陵夺,尚有盗窃之道焉。及残寇乘之,倒山倾海,昆冈之火,自兹而焚,《版》、《荡》之篇,于焉而极。呜呼,人之生也难矣!天地之不仁甚矣!
- 常璩:汉末大乱,雄杰并起。若董卓、吕布、二袁、韩、马、张、杨、刘表之徒,兼州董郡,众动万计,叱咤之间,皆自谓汉祖可踵,桓、文易迈。
隋唐
- 李世民:至如赵高之殒二世,董卓之鸩弘农,人神所疾,异代同愤。
- 高适:董卓地兼形胜,手握兵钤,颠而不扶,祸则先唱。兴晋阳之甲,君侧未除;入洛阳之宫,臣节如扫。至乃发掘园寝,逼辱妃嫔。太后之崩,岂称天命!宏农之废,孰谓人心?敢讽朝廷,以自尊贵;大肆剽虏,以极诛求。焚烧都邑,驰突放横。衣冠冻馁,倚死墙壁之间;兆庶困穷,生涂草莽之上。於是天地愤怒,鬼神号哭。而山东义旗,攘袂争起,连州跨郡,皆以诛卓为名。故兵挫於孙坚,气夺於袁绍。僭拟与服,党助奸邪,驱蹙东人,胁帝西幸。淫刑以逞,有汤镬之甚,要之糜烂,刳剔异端。乃谓汉鼎可移,郿坞方盛,殊不知祸盈恶稔,未或不亡。故神赞允诚,天假布手,母妻屠戮,种族无留。悬首燃脐,遗臭万代,骨肉灰烬,不其快哉!
- 刘知几:汉之有董卓,犹秦之有赵高。
宋金辽
- 苏轼:衣中甲厚行何惧,坞里金多退足凭;毕竟英雄谁得似,脐脂自照不须灯。
- 钱时:卓,诚巨奸,无所逃罪也。若真能感悟自悔,其非收召诸贤,倾心委倚,使朝廷之上一变而为君子之规模,宗社奠安,海宇清晏,不特身免刑戮,亦可长保禄位。盖愆补过,尚庶几焉而卓则不如是也。呜呼!亦愚矣。
元明清
- 郝经:①卓为羿莽而奸计不足,其暴戾淫虐过之……自昔国亡驱除之际未有若斯之乱且酷也。②召戎起衅。运极厄防。祲塞风饕,虎跃鲸沛。逆鈇淬日,凶锋扫孛。翻覆宗社,废立君主。血蔑咸京,金盈郿坞。岩岩公师,烈烈尚父。虽伏天诛,竟委皇纲。
- 罗贯中:①董卓迁都汉帝忧,生灵滚滚丧荒丘。狗衔骸骨筋犹动,乌啄骷髅血尚流。郿坞追魂凭李肃,宫门取命有温侯。奸雄已死戈矛下,直到如今骂未休。②霸业成时为帝王,不成且作富家郎。谁知天意无私曲,郿坞方成已灭亡。
- 丁耀亢:卓近羌,粗勇无人理。当时不内召,直一番将耳。汉鼎将移,如篱落不牢,而虎狼入之,遂以成荼毒弑废之祸。及坞守虏,自谓大事不成则退以自老,何异曹爽不失富家翁之言?真一粗莽蠢之物耳!燃脐达旦,脂膏自煎,何快也!
近代以来
- 蔡东藩:山东兵起,董卓遣将出御,未闻败衄,而忽议西迁,意者其即由贼胆心虚,有以慑其魄而夺其气欤?然于伍孚行刺,则杀之;于周毖伍琼之进谏,则亦杀之;于袁隗袁基之有关绍术,则又杀之;穷凶极恶,何其残忍乃尔?且屠戮富人,焚毁宫室,二百里内,不留鸡犬,虽如秦政项羽立暴虐,亦未有过于是者。
家族成员
父母
- 董君雅:董卓之父,颍川纶氏尉。
- 池阳君:董卓之生母,只知封号,未知其姓氏,年九十,于郿坞坞门被斩首。
兄弟
- 兄长:董擢
- 弟弟:董旻
子辈
- 儿子:董氏(名不详,董白之父)
- 女儿:董氏(牛辅之妻,三国群英传系列中名字为董宜,《吕布与貂蝉》中名字为董媛)、董氏(演义中李儒之妻)
- 侄子:董璜
- 女婿:牛辅、李儒(演义)
孙女
- 董白(渭阳君)
其他亲族
- 董承、董越(三族以外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