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清朝文学家、官员)

纪晓岚

纪昀(1724年8月3日-1805年3月14日),字晓岚,别字春帆,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孤石老人,直隶河间府献县人(今属河北省沧州市献县),清代文学家、官员。

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考中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太子少保。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

嘉庆十年(1805年),病逝,时年八十二岁,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谥号“文达”。

本 名:纪昀
别 名:纪文达、纪河间、纪晓岚
字 号:字晓岚、春帆,号石云
所处时代:清朝
民族族群:汉族
出生地:河北献县
出生日期:1724年8月3日
逝世日期:1805年3月14日
主要作品:《阅微草堂笔记》
职 业:文学家、官员
官 职: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太子少保
道 号:观弈道人、孤石老人
谥 号:文达
主要成就:编纂《四库全书》

人物生平报

早年经历

纪昀祖籍在应天府上元县纪家边(今江苏南京栖霞区)。其家族于明成祖永乐二年(1404年)奉朝廷“迁大姓,实畿辅”之命,迁入献县景城镇定居,到纪昀,北迁已十四世。

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十五日午时,纪昀生于直隶河间府献县景城东三里之崔尔庄(今河北沧县崔尔庄镇),属龙,为纪容舒次子。

雍正五年(1727年) ,授课于及孺爱先生。

雍正八年(1730年),参加童子试,并以优异的成绩得‘神童’绰号。

雍正十二年(1734年),十一岁的纪昀随父入京,入读书生云精舍。

清乾隆五年(1740年),十七岁的纪昀就跟邻县二十岁的马氏成婚。纪昀先后有一位夫人和六房妾。

初入仕途

乾隆八年(1743年)八月,二十岁的纪昀参加科试,获第一名。同年长子降生,取名纪汝佶。

乾隆九年(1744年),回乡参加乡试,纪昀所作跑题,只考了个四等。

乾隆十二年(1747年)八月,纪昀再应顺天府乡试,以第一名解元夺魁。

乾隆十三年(1748年)春,参加会试,没有考取功名。

乾隆十五年(1750年)四月十六日,纪昀母亲去世,纪昀居丧守孝。

乾隆十六年(1751年),朝廷为祝贺皇太后六旬大寿特开恩科,八月举行会试,纪昀守孝没有参加。

乾隆十九年(1754年)四月,纪昀参加正科会试,中第二十二名,会试后是殿试,殿试后揭榜,纪昀中二甲第四,任庶吉士,后散馆授编修,再迁左春坊左庶子,开始了他的官宦生涯。

为官经历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秋,因纂修《热河志》,与钱大昕一起扈从热河伴驾,同受“天语嘉奖”。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任武英殿纂修。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任功臣馆总纂。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任国史馆总纂。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任方略馆总纂。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正月十二到五月初四,纪昀伴驾南巡。五月,奉命视学福建,官阶提督学政。

乾隆三十年(1765年),纪昀父亲纪容舒在献县崔尔庄病故,纪昀回家服丧三年。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服丧期满,回朝,部议授贵州都匀知府,乾隆帝认为纪昀学问优胜,到外省做官不能尽其所长,将其留在身边,加四品衔,留庶子。同年四月,提升为翰林院侍读学士。六月,前两淮盐运使卢见曾得罪,昀为姻家,漏言夺职,戍乌鲁木齐赎罪。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释还,六月初至京师,暂居珠巢街,受诏校秘书。上幸热河,迎銮密云。试诗,以土尔扈特全部归顺为题,称旨,复授编修。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起,开《四库全书》馆,大学士刘统勋举昀及郎中陆锡熊为总纂。从《永乐大典》中搜辑散逸,尽读诸行省所进书,论次为《提要》上之,擢侍读。上复命辑《简明书目》。收书三千五百零三种,共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又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热河志》。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十月,纪昀次子汝传在担任九江府通判时因渎职拖欠赋税而犯法,纪昀受牵连,吏部决定将其降职调任,乾隆知道后改判为降三级留任。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旋迁翰林院侍读学士,建文渊阁藏书,命充直阁事,任日讲起居注官,累迁兵部侍郎。同年,大金川首领索诺木降,至此,大、小金川全境荡平,纪昀纂《平定两金川雅》、《平定两金川颂》。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三月,纪昀被提升为太子詹事,四月,又提升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正月过后,乾隆第五次南巡,纪昀伴驾。纪昀奉旨和陆锡熊、孙士毅等共同领纂《历代官职表》,至乾隆五十四年完成。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纪昀任《契丹国志》总纂官。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纪昀、陆锡熊奉旨总纂《河源纪略》完成。同年,纪昀伴驾第六次南巡。

晚年经历

乾隆五十年(1785年)正月初六,乾隆在乾清宫摆千叟宴,纪昀参加。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四库全书》成,表上。上曰:“表必出昀手。”命加赉。迁左都御史。再迁礼部尚书。复为左都御史。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八十大寿,前往热河避暑,纪昀伴驾。任《八旗通志》馆总裁。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畿辅灾,饥民多就食京师。故事,五城设饭厂,自十月至三月。昀疏请自六月中旬始,厂日煮米三石,十月加煮米二石,仍以三月止,从之。复迁礼部尚书,仍署左都御史。

乾隆六十年(1795年),疏请乡会试《春秋》罢胡安国传,以《左传》本事为文,参用《公》、《谷》,从之。

嘉庆元年(1796年),移兵部尚书。复移左都御史。

嘉庆二年(1797年),复迁礼部尚书。

嘉庆八年(1803年)六月十五日,纪昀八十寿辰,嘉庆帝派员颁赐珍品,友朋戚谊、门生属吏齐聚一堂,为之祝寿。同年,疏请妇女遇强暴,虽受污,仍量予旌表。

嘉庆十年(1805年)正月,封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少保,管国子监事。二月十四日酉时,因喘病复发病逝于京城珠巢街本宅,享年八十二岁。嘉庆帝赐白金五百治丧,亲作祭文、碑文,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予谥“文达”。

主要影响

文学

纪昀一直是官方学术工作的领导人,凡有编辑之役、修书之事,他必在其间。他一生中领导和参与多部重要典籍编修。因此,纪昀是中国文化史上有重大贡献的学者。一生悉付《四库全书》,其所著《阅微草堂笔记》和《纪文达公遗集》也流传下来。

《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的纂修自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二月开“四库馆”,至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关闭“四库馆”,共经历了14个年头。纪晓岚始终担任总纂一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共200卷,收正式入库书3461种;存目书6819种,93500余卷。因《总目》卷帙浩繁,翻检不便,又删节编成《四库全书简明目录》20卷。《四库全书总目》著录其进献之书有105种,入存目者41种。藏书钤有“春帆校正”“心与古人会”“校书天禄”“河间纪昀”“瀛海纪氏阅微草堂藏书之印”等。

《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共38万余字,二十四卷,全书分五大栏目,其中包括《滦阳消夏录》六卷,《如是我闻》四卷,《槐西杂志》四卷,《姑妄听之》四卷,《滦阳续录》六卷,自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庆三年(1798年)陆续写成。清嘉庆五年(1800年),由其门人盛时彦合刊印行。全书主要记述狐鬼神怪故事,意在劝善惩恶,虽然不乏因果报应的说教,但是通过种种描写,折射出封建社会末世的腐朽和黑暗。

政治

上奏赈灾灾民

纪昀关注民间疾苦。乾隆五十九年,直隶、山东等省遭受水灾,饥民拥入京师就食,纪昀急忙向皇帝上疏陈情,奏请截留南漕官粮万石,到灾区设粥放赈,京师饥民不驱自退,社会秩序安定下来。虽然其主观上是为了维护朝廷统治,但在客观上帮助灾民度过了饥荒,不能不说是一宗善政。

书法

清初书法,由于康熙、乾隆等人的倡导赵孟頫、董其昌书法,当代大部分书法家也是受这氛围所影响,纪昀也跟随着当代的潮流,也在当代占有一席之地,其书法书写 流利,有着圆融的特点,有着雍容华贵气质,书法大小相兼,收放结合,疏密得体,苍劲多姿,可以说是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结合。纪昀在文化上,很重视文学作品的艺术效果,风格主张质朴简淡,自然妙远,内容上主张不夹杂私怨,不乖于风教。除开其阶级局限外,其在文风、文德上的主张,仍不失其借鉴价值。

历史评价

  • 乾隆皇帝:朕以汝文学优长,故使领四库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尔何妄谈国事。(《啸亭杂录》)
  • 清代学者朱珪:河间宗伯姹,口吃善著书。沉浸四库间,提要万卷录。抑扬五代上,浩博衡锱铢。是为脉望蟫,神仙吞丹符。(《改岁刘石庵相公纪晓岚宗伯王惺园相公徐树峰宗丞磐陀居士共四百四岁订于正月四日作五老会先纪以诗》)
  • 清代牛应之:纪文达公昀,喜诙谐,朝士多遭侮弄。(《雨窗消意录》)
  • 清代文学家洪亮吉:子云笔札君卿舌,当代无人可共论。(《续怀人诗十二首·纪尚书昀》)
  • 清代官员汪德钺:吾师居台宪之首,据宗伯、司马之尊,登其堂萧然如寒素,察其舆马、衣服、饮食,备数而已,其俭也若此。
  • 清代学者钱泳:献县纪相国善谐谑,人人共知。(《履园丛话》)
  • 清代经学家江藩:纪昀胸怀坦率、性好滑稽,然骤闻其语,近乎诙谐,过而思之,乃名言也。(《国朝汉学师承记》)
  • 《清朝野史大观》:公(指纪晓岚)平生不食谷面或偶尔食之,米则未曾上口也。饮时只猪肉十盘,熬茶一壶耳。
  • 《啸亭杂录》(昭在):公(指纪晓岚)今年已八十,犹好色不衰,日食肉数十斤,终日不啖一谷,真奇人也。
  • 《虫鸣漫录》(采蘅之):纪文达公自言乃野怪转身,以肉为饭,无粒米入口。日御数女,五鼓如朝一次,归寓一次,午间一次,薄暮一次,临卧一次,不可缺者。此外乘兴而幸者,亦往往而有。
  • 鲁迅:处世贵宽,论人欲恕。
  • ①纪晓岚通过编纂《四库全书》这项工程,一方面秉承主子的意思,极力对古人的著作进行了全面的“阉割”;另一方面,在“阉割”古人的过程中,自己也被有意无意地集体实施了“精神阉割”手术。这些汉族的知识精英从此只能够像纪晓岚一样,把超人的才情施之于说点笑话、对个对联和挖苦个同僚的范畴,断然是不会再像其不远的前辈黄宗羲、顾炎武等人一样,胸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壮志,进行独立思考的著述事业了。②纪晓岚之所以没有尽心著述,写出真正的大书来,明显是另有隐衷。他在被清朝的统治者“阉割”了精神和思想上的创造性,变成了一个“精神上的太监”。高压的文化政策,频繁兴起的文字狱,已经使纪晓岚的思想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并迫使他接受了精神上的“阉割”,从此不敢写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 纪晓岚为世人所瞩目的文化成就主要有两项:一是奉旨主持编纂了《四库全书》;二是在晚年写了一部“追录旧闻,姑以消遣岁月”的随笔杂记《阅微草堂笔记》。然而,这些作品的含金量并不高。关于《四库全书》,鲁迅、唐弢等人曾将其评价为一部阉割中国古文化的集大成之作。至于《阅微草堂笔记》,虽然皇皇24卷,但是仔细阅读过它的人都会发现,这部明显受了蒲松龄《聊斋志异》影响的笔记体杂记,除了语言精美典雅、行文亦庄亦谐外,很少有震聋发聩的独到而新颖的观点和见解。

人际关系

长辈

  • 先祖:纪椒坡,景城纪氏一世祖。
  • 高祖:纪坤(1570年—1642年),字厚斋,明朝廪膳生。
  • 曾祖:纪钰(1632年—1716年),字润生,附监生,考授州同。
  • 祖父:纪天申(1665年—1732年),字宠予,监生,考职县丞。
  • 父亲:纪容舒(1685年—1764年),字迟叟,康熙癸巳恩科举人。

兄弟

  • 长兄:纪晫(1706年—1777年),纪昀同父异母兄。
  • 从兄:纪昭(1717年—1770),纪昀从兄。

妻妾

  • 正妻:马月芳(~1795年),东光进士马周菉的二女儿,是纪昀的邻县人。
  • 妾:文鸾、郭彩符、沈明轩。

子女

  • 长子:纪汝佶(1743年—1786年),字御调,别字侠如,乾隆朝举人。
  • 次子:纪汝传(1747年—1777年),字绪承,曾任九江府通判、江宁府同知。
  • 三子:纪汝似(1766年—?),字象庭,广东县丞。
  • 四子:纪汝亿(1784年—?),字万斯,纪晓岚第四子。

轶事典故

生活习性

纪昀在生活习性上是一个很特别的人。其中最突出的两点:一是他从不好饮酒,不食谷物,吃饭时,桌上只摆猪肉十来盘,茶水一壶,日食肉十斤左右;二是烟瘾特大,他自行设计了一个造型独特的大烟袋,烟管长三尺,烟锅一次能装三四两烟,故人称其“纪大烟袋”。据说“纪大烟袋”这一袋烟,从虎坊桥的家抽到圆明园,几十里路都抽不完。

烟袋惹祸

有一次,纪昀刚点上烟抽得正起劲时,忽然皇上召他前去议事,他急忙将烟袋插入靴筒便进宫见驾。但谈话间,他越来越觉得火烧火燎的难受,原来烟袋里的烟未灭,在里面逐渐燃烧起来。但他又不好发作,只好暗暗叫苦。后来实在忍受不住了,竟呜呜咽咽地哭了起来。皇上见状,忙问为何突然伤心落泪?他只得如实禀报:靴内失火了。皇上只好恩准,待他到外面脱下靴子时,已是浓烟四起,脚上肌肉被烟烧焦了一大块。

挺过文字狱

有清以来的文字狱,到乾隆朝,达到了最盛,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思想犯罪”引入法律惩治的范围之内,乾隆朝是为发轫。其文字狱的株连,也远远超过了“大清律”的规定。纪晓岚是在乾隆时期文化专制最残酷的一片风声鹤唳中入主“四库馆”的,《四库》开馆期间,发生了50多起文字狱案,大多是从修书得到眼线。和纪晓岚一起担任总纂、总校的大员,或被吓死,或被罚光了家产,除纪晓岚以外,几乎无一人得到善终。虽然纪晓岚本人曾几次被牵连进文字狱,颇有几番险象丛生。也曾被多次记过,出资赔写讹错书籍,但他总算是挺到了最后。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纪晓岚以他的一己之力,多次上书,保护了一大批被确定为“抽毁”和“全毁”的图书,使之免遭“秦火”之厄。这在当时是要冒身家性命的危险的。

个个草包

据《清朝野史大观》记载,和珅在宰相府内修建凉亭一座,需要一幅亭额,便求纪晓岚题字,结果纪晓岚爽快答应,题以大字“竹苞”。这二字出自《诗经·小雅·斯干》,人们常以“竹苞松茂”颂扬华屋落成,家族兴旺。

和珅得到纪晓岚的题字,大为高兴,就高高挂在书亭上。乾隆偶然临幸和珅宅第,一见纪晓岚题字,马上就知道了纪晓岚是在捉弄和珅。他笑着对和珅说:“纪晓岚是在骂你们一家‘个个草包’呢。”结果和珅对纪晓岚恨之入骨,几次进谗言,参奏纪晓岚。

主要作品

《纪文达公遗集》是纪昀的一部诗文总集,含诗文各十六卷,分上下两编。上编文十六卷,第一、二卷为赋,第三卷为雅颂,第四、五卷为摺子,第六卷为表、露布、诏、疏,第七卷为论记,第八、九卷为序,第十卷为跋,第十一卷为书后,第十二卷为策问、书,第十三卷为铭。第十四卷为碑记、墓表、行状、逸事,第十五卷为传,第十六卷为墓志铭、祭文,共计文三百多篇。下编诗十六卷,计经进诗八卷,古今体诗六卷,馆课试一卷,我法集一卷,共计诗一千多首。为其孙纪树馨在他死后四年编定。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阅微草堂笔记》
  • 《纪文达公遗集》
  • 《我法集》
  • 《四库全书》
  • 《评文心雕龙》
  • 《历代职官表》
  • 《河源纪略》
  • 《镜烟堂十种》
  • 《畿辅通志》
  • 《沈氏四声考》
  • 《唐人诗律说》
  • 《才调集》
  • 《瀛奎律髓》
  • 《李义山诗》
  • 《陈后山集抄》
  • 《张为主客图》
  • 《史氏风雅遗音》
  • 《庚辰集》
  • 《景成纪氏家谱》
  • 《史通削繁》
  • 《姑妄听之》自序

后世纪念

故居

北京

纪晓岚故居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大栅栏街道珠市口西大街241号。2003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故居原为清代大将军岳钟琪府第。整体坐北朝南,由二进院组成:一进院由大门、正房、倒座房组成,正门为一开间广亮大门,位于宅院的东南角,五檩硬山顶,合瓦过龙脊屋面,梁架饰有苏式彩画,红油漆板门:正房面阔五间,七檩勾连搭加前廊一步。其南檐墙已改为仿欧式风格,屋顶建有砖砌镂空女儿墙,门窗为拱券式,券门及券窗均雕刻缠枝花卉。倒座房位于大门的西侧,面阔三间,五檩硬山顶,屋面及装修均经后代修改。院内植有北京最古老的紫藤萝,已有200年的历史,据说是纪晓岚当年手植。二进院内正房即为阅微草堂,面阔五间,进深五檩,前接勾连搭抱厦三间,进深五檩加前廊一步,均为硬山合瓦过龙脊屋顶,梁架保存尚好,装修后改。明间正中悬挂木匾,上书“阅微草堂”,为近代所书。院内植有海棠树一株,传亦为纪晓岚亲植。两侧原有东西配房,进深很浅,以抄手游廊与南北方相连。纪晓岚故居现由晋阳饭庄管理使用,并建纪晓岚纪念馆向社会开放。

河北

纪晓岚故居遗址位于河北省沧县崔尔庄镇内,今尚存一眼古井。

墓址

纪晓岚墓位于河北省沧县崔尔庄镇南约四公里北村村南有墓地一座,神道碑和墓碑各一通。乃为纪晓岚之墓。神道碑碑文是:“皇清太子少保协办大学士礼部尚书纪文达公神道碑”,为嘉庆皇帝亲笔所提。

文化园

纪晓岚文化园

2008年9月,“纪晓岚文化园”在河北省沧县崔尔庄镇落成,文化园占地70余亩,建有宦海书丛馆、阅微草堂、滦如槐姑室、九十九砚亭、文漪阁等仿古建筑。该园以实物、绘画等方式,记载了纪晓岚的生平和著述。依据清代相关记载中的“纪大烟袋”说法,文化园特别设计了长达8.2米的“大烟袋”。该“标志性建筑”由21吨生铁铸成,由烟嘴、烟杆、烟锅和烟荷包四部分组成,最为贵重的是烟嘴内镶嵌着象牙。据纪氏研究会查证,此烟袋之长之大堪称世界之最。另外,藏砚阁、文漪阁内,还珍藏着百方砚台和一部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四库全书》,被视为镇园之宝。

纪念园

岚园

坐落在乌鲁木齐市人民公园鉴湖西南侧的岚园,也是为了纪念纪晓岚而修建的。该园始建于1921年,当时杨增新主政新疆,因敬仰纪晓岚,曾亲自寻访纪晓岚在新疆的遗迹,在整修迪化(即今乌鲁木齐)城西鉴湖公园时,在园内一并修建了一排长廊平房,取名为“阅微草堂”,还请当时著名书法家张景州题写了门匾,以纪念纪晓岚谪居新疆两年之事。新疆解放后,鉴湖公园改名为人民公园。2008年人民公园改建时,在“阅微草堂”的基础上,修建了岚园——纪晓岚新疆纪念园,2009年正式落成。岚园占地4000平方米,由三个功能不同的小院组成,有门亭、水榭、连廊、碑林等,整体建筑风格仿照北京纪晓岚故居修建。

史料索引

  • 《清史稿.纪昀传》
  • 《国朝汉学师承记》
  • 《清稗类钞》
  • 《东华续录》
  • 《啸亭杂录》
--
本文转自百度百科,如有侵权,请联系(service@soogu.ren)删除!

志范儿

随机人物

Copyright © Gurenmi.com

Top